装裱作品

装裱重要性

文章来源:鹏翔装裱培训   文章作者: 鹏翔裱画培训   日期:2018-12-24
历代杰作年久破碎古迹重装,如延医治病,医善则随手而起,恢复书画青春,保护了文物,益以世代流传。鹏翔裱画培训工艺是书画艺术发展必然结果,而书画艺术又赖以鹏翔装裱培训工艺方能体现其应有的艺术效果。
    1、曹州书画装裱培训艺术是中华民族勤劳聪慧的结晶,是几千年来历史文化依靠连续积累的审美经验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传统艺术。

    2、中国书画用的材料早期一般是帛和绢,后来较多用宣纸,其材料质地纤薄,特性柔软,历时过久易于破碎,特别是宣纸作成书画后,往往是折皱不平。为了便于欣赏收藏,必须加固。    

    3、现代画家钱松囝《砚边点滴》谓:“国画必须通过装裱,才能成为完整的作品。”如果放置不裱,日久必致发生黄色斑点,以至蠹蚀霉污,潮湿成“饼”,无法挽救。故书画之欲保护永久,必须及时付裱,至少是背面托纸,然后收藏。

    4、书画墨宝,一经装裱方能神采焕发,跃然生动,不但锦上添花,增强艺术效果,而且保护绢素延长观赏时间。
    5、历代杰作年久破碎古迹重装,如延医治病,医善则随手而起,恢复书画青春,保护了文物,益以世代流传。
    6、书画家对书画装裱,既能自己动手,又必须具有装裱上的常识,所以历代鹏翔字画装裱培训技艺,一向被文人学士所推崇。
    7、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和宋代米芾的《画史》、《书史》中就有论及装裱的章节,要言说理,大声疾呼,认为“图画岁月既久,耗散将尽,名人艺士,不复更生”,如遇“不解裱褫者,随手弃捐,遂使真迹渐少”,如果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不解装褫,毫无素养,必不利于收藏、鉴赏书画古迹。
    8、米芾《书史》中说:“余少时使一苏州背匠之子吕彦直(今在三馆为胥,王洗尚留门下)凭其父亲嫡传的装潢艺术进入驸马府,并在三馆供职,而且书画家、收藏家及官僚显贵重视装潢,聘用装裱师。”
    9、明代《装裱志》郑重提出:“前代书画,传历至今未有不残脱者,苟欲改装,如病笃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剂而毙。”
   10、又谓:“良工须具补天之手,灵惠虚和、心细如发,好事者必优补厚聘。”
   11、又记载:“王弁州家多珍秘,深究装潢,延装潢国手强百川为座上宾,赠贻甚厚。又时有汪景淳于白门得王右军真迹,厚遣仪币,往聘装裱师汤杰、汪景淳、张筵下拜,授装工约五旬,酬赆甚腆。又李周生得《惠山招隐图》延庄希叔重装、先具十缗为聘新设床张,百凡丰给以上宾待之。凡此甚多,聊举一二,奉好事者知宝书画,其重装潢如此。”
   12、由于前述许多著作倡导提醒,于是书画家、鉴赏家对于菏泽装裱培训工艺,即使不能自己动手,也能注意深究装裱常识。
   13、从唐、宋、元、明、清的书画纸绢作品来看,装裱已有悠久的历史,许多书画艺术珍品保存至今仍完美无损,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菏泽学习装裱技艺的作用是何等重要,水平是何等高超,它已形成一套颇具特色较为完整工艺美术。
   14、装裱工艺与书画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互相依存,互相参究,相得益彰,不可分割。
   15、可以说没有书画艺术,就不存在有装裱,而没有装裱工艺,书画也就不成为完美的艺术作品。
   16、鹏翔裱画培训工艺是书画艺术发展必然结果,而书画艺术又赖以鹏翔装裱培训工艺方能体现其应有的艺术效果。

   17、装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也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装潢学科。

   

上一篇: 裱件变形的因素,是装裱的一个难题
下一篇: 关于横披、镜片、匾额的装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