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裱知识

作者的风格与特点

文章来源:装裱字画  文章作者:装裱书画   日期:2016-11-25
一个装裱书画培训师或书画收藏者,从一开始就应注意多看,并从中进行潜心地分析与揣摹,在每个书画家的作品中筛选出其与众不同之处,为日后鉴定他们的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近代和现代一些书画家的作品,由于见得较多,装裱师培训对于他们的风格与特点都比较熟悉。
    每个书画家的作品,如同人的脸谱、体相和性格一样,都具有其明显的风格与特点,这是鉴定书画真伪的主要依据。
    要熟悉书画家的风格与特点,唯一的办法就是“见得多”。一个装裱书画培训师或书画收藏者,从一开始就应注意多看,并从中进行潜心地分析与揣摹,在每个书画家的作品中筛选出其与众不同之处,为日后鉴定他们的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有些熟悉的书画家的作品,不论是卷着还是叠着,可不必打开,仅从书画的反面透出的笔痕或色调上,便能断定是谁的作品。对书画家作品的风格与特点,如能达到如此熟悉的程度,鉴定他们作品的真伪也就不在话下了。
    当然,制造书画赝品者,也尽力在作品的风格与特点上下功夫,有的甚至天衣无缝,达到乱真的地步。然而,他们自己的“风格与特点”,不免要在某些细节上表露出来。例如,曾遇有明末清初大画家王时敏的几幅山水画,乍一看来,很像王时敏的风格,但仔细揣摩,则更像清末民初画家郑某的作品。经过与郑某的作品核对,发现勾勒和烘染完全一致,连松针、小草的用笔和结构也无二致。不言而喻,这“王时敏”乃是郑某的作伪。有的书画赝品,在风格与特点上酷似,但笔墨功底却不及。例如,有一幅某画家的山水画,一般装裱字画培训师不会产生怀疑,但经仔细察看和分析,却有十分明显的破绽。某画家笔墨苍劲狂放,赝品笔墨却“嫩”而拘谨;某画家题款挥洒自如且从不题“穷款”,而赝品却是“穷款”且有形无神。通过一番研究证实,赝品乃是出于某画家的门徒之手。再如,有一书画爱好者送裱一幅名家书法作品,纸地很新,但上款部位已经残破,据称是被鼠咬。看书法内容部分,确是书法家的风格,但残存的上款字迹,又与书法家的风格不一,冲光线查看书体时,却发现了掩盖于笔迹之中的铅笔稿痕迹。再看残破处,亦不像鼠咬,而是人工所为。可见,作伪者在伪造书法内容部分时,因有书法家真迹作为“范本”,自以为满意,而在伪造上款时,因无“范本”可依,故露出了本人书体的特点,为此才撕掉一半以掩人耳目。所以,鉴定书画,不能只观其形,还要审其神髓。
    近代和现代一些书画家的作品,由于见得较多,装裱培训对于他们的风格与特点都比较熟悉。但对于古代一些书画家的作品却见得较少或有的根本没有见过。要鉴定他们的作品,只有根据他们作品的印刷品和有关著录或其他标准为依据。
上一篇: 装裱工艺:绢心揭裱
下一篇: 字画装裱作品的展挂、收藏与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