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装裱古今概况及流派

文章来源:书画装裱  文章作者:裱画培训  日期:2017-04-14
宋徽宗对书画和字画装裱更加重视,颁布装潢格式,把大批的书画装裱成卷轴加以收藏。于此同时,又培养了一批书画装裱培训师输送各地传授装裱技艺,而开各地师授之风。今天我们:虽仍然可以看到各流派之间的某些差异,但实质上的区别已不太大了。
   1、历唐至宋,装裱艺术进入鼎盛时期。据《高宗翰墨》记载:“本朝自建隆以后,平定僭伪,其间书法名迹,皆归秘府,先帝又加采访……命蔡京、梁师成、黄冕辈,编类真赝,纸书绢素,各成卷帙,皆用皂鸾鹊木锦褫、白玉珊瑚为轴,秘在内府,用大观、政和、宣和印章。”由于朝野均重视书画装裱,故给装裱家设置官职,“装背”就是宋朝文思院的六种待诏之一。宋徽宗对书画和字画装裱更加重视,不仅设装裱提举官,并且设专门的裱画工场,把大批的书画装裱成卷轴加以收藏。于此同时,又培养了一批书画装裱培训师输送各地传授装裱技艺,而开各地师授之风。今天,我们看到的立轴品式天头上所用的惊燕(也称“惊蝇”或“寿带”),据有关资料记载,就是宋徽宗年间的产物,现在常见的“宣和装”也是宋宣和年间宫廷内府规定的装裱品式。宋代一些身居高位的书画家、收藏家,如米芾、王诜等人,他们都亲自装潢书画及修复旧迹,称得上装裱书画的行家里手。当时的文人学士对装裱书画的格调品式也相当讲究。由于朝野重视以及字画装裱培训师的刻意创新,致使装裱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及至宋室南渡迁都临安,文化中心也随之南移杭州、苏州、扬州等地,故而这些城市也就成为各种工艺用品的主要城市,装裱艺术也由此扎根于苏州等地,并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
     2、元朝入主中原以后,大量拘掠江南民间工匠迁置燕京等地,加上对汉族的奴役极其残酷,致使各种特种工艺几乎萎缩停顿。元朝末期,张士诚据平江(现苏州市)而治,拥有广大江南地区,他非常重视知识分子和良工巧匠在各个方面的作用,赐予良工巧匠以“待诏”、“博士”等称号。从此,又促使苏州一带的民间工艺包括装裱艺术繁荣起来。
     3、明清两代,苏州、扬州一带己成为当时全国经济文化中心。经济文化上的昌盛,相应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明代的绘画是我国近古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派,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这样一些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的画派;民间绘画也为广大市民阶层所欢迎,并有行会组织,在苏、扬等地一度相当活跃。此外,并有一大批隶属仁智殿管辖的宫廷画家。由于书画艺术的广泛流传,一些书画家、民间鉴赏家、收藏家非常重视装裱艺术,并加以深研精究。如苏州的文徵明父子、扬州的陈道复等人继承并发展了米芾父子的装裱理论,书画鉴赏家王世贞深入研究装裱艺术,“论述古今,每得其当”。而明代万历年间扬州人周嘉胄系统论述装裱技艺的著作《装潢志》的问世,更推动了装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4、清朝直至现代,装裱技艺仍以苏、扬一带为上乘。解放以来,由于广大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装裱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从事这门专业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他们同时也不断对这门技术进行探索改革和研究。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始用装裱机裱画。90年代以后,国内也生产此种机器。机裱的优点是一次性定型干燥,干燥速度快,成件后裱件较平服,但使用机裱必须改用粘着剂,对以后画件揭裱和修复带来不便,故现时除特殊需要外,人们大都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裱。
     5、总之,书画装裱这门古老的工艺艺术,在近百年间,技艺精湛的良工巧匠层出不穷,他们承先启后,不断摸索和探讨,从而推动了装裱这门古老的工艺不断发展,使这朵瑰丽之花代代相传,驰名中外。
     6、装裱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不同地区书画装裱的格调、品式、工艺操作等方面的差异;同时也包括术语及对装裱培训作品所用材料称谓的区别。如就格调和品式来说,苏派装裱的书画偏重于清雅、稳重;京派则表现为潇洒、宽大;扬派则以华丽取胜。再以裱件所用材料而言,苏派称立轴的天杆为“贴”;扬派称“楣’;京派称“杆”:沪派所用天杆呈扁方形,而苏、扬两派则呈近半圆形。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7、近百年来,我国的装裱艺术从总的方面来说,略可分苏、沪、扬、京四大流派。四大流派中,除京派外均产生在长江中下游。而各派中又首推苏派(即前人常提的“吴装”)。苏派之所以首屈一指,主要是因为苏派装裱的画件不但平、软、舒挺,而且在用色、配料等方面有独到之处,裱出的画件给人以清新、典雅、稳重大方之感。明清以来苏州出了不少装裱名师。如清朝乾隆时的苏派大师秦长年、徐名扬、张子元、戴汇昌等人皆名噪一时。当时因宫廷内府需装裱《历代帝后像>,江苏巡抚保荐秦长年等四人进京,他们制作的裱件色彩瑰丽大方,深得世人称道。扬派(扬州派)的出现稍后于苏派,她和苏派的主要区别是在用料和操作上有许多不同之处。扬派善仿古、治旧画。沪派风格介于苏、扬两派之间,她吸收了两派的优点并加以发展,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时,对裱画培训作品上所用的材料称谓也略有别于前两派。京派是北方地区装裱艺术的主要流派(此处所说的北方地区,是包括淮河以北的全部地区)。由于北方的书画多以斗方、扁方、大幅为多,所以京派在装裱各类卷轴式裱件时常采用旗杆小边裱法(此种品式也可视为是“宣和装”的变革)。京派继承了“宣和遗制”的装裱格调,并不断进行革新,同时兼收南方各派的长处,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8、上述四派之外,尚有“湖南装”,其特点是用湘绣代绫锦装裱;“广州装”,其特色是用色一如岭南画派之风格,色彩隽秀而兼华丽。安徽徽州一带尚有徽装。近几十年,特别是自1950年以来,由于苏派装裱名师洪秋声、洪德兴父子来皖并在省博物馆从事此项工作,故安徽的装裱一改以往面目,裱件实际上已属苏派风格,真正的徽装风格在皖地已不多见了。
     9、20世纪80年代,由国家文物总局委托安徽省博物馆承办全国省级博物馆装裱人员集训班,由苏派名师洪秋声、洪德兴父子传授和主讲装裱专业知识。集全国装裱专业人员于一地学习和集训,这在国内装裱史上是首举,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
    10、现今,由于各个流派之间互通有无,并不断进行技艺上的交流切磋,同时注意吸收他派之长处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使装裱这门艺术不断得到发展。今天我们:虽仍然可以看到各流派之间的某些差异,但实质上的区别已不太大了。

 

上一篇: 装裱材料:宣纸
下一篇: 《装潢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