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装裱发展史

文章来源:菏泽学习装裱  文章作者: 曹州裱画培训   日期:2018-12-22
远在晋代,则是曹州书画装裱培训技艺的萌芽阶段。而在公元400年以后,菏泽字画装裱培训技艺已趋成熟。唐代贞观、开元年间,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以及朝野文人,更加重视书画并提倡精装,褚遂良当时就监掌裱背。
     1、早在秦汉时期的“经卷”、“屏风”都经过“裱背”。
     2、《后汉书》记桓帝时有“列女屏风”,书画屏风要能陈列,必经裱背,但当时多用粗麻纸、布、帛等粗料复背加固。故称装裱为“裱背”,亦称“装潢”,又称“装池”。
     3、东汉以后蔡伦改进和完善了造纸技术,人们在纸上写书作画。
     4、魏晋时期书法收藏很多,当时的装裱、南朝梁中书侍郎虞和《论书表》及唐朝张怀瑾有这样的记载“晋代装书、真草混杂,背纸皱起”。说明了魏晋时期裱背水平之低。
     5、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卷三记载“自晋代以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
     6、范晔当时为尚书史部郎、太子右卫将军、官职很大,再梁朝虞和为中书侍郎,官职也很大,皇帝令他们兼职领导装背,参入整理和设计,使书画装潢合理,美观。
     7、装裱完成后由他们书写题签和在卷尾上署上自己姓名,所以范晔为书画装裱史上最早第一个被载入史册。
     8、由此可见,远在晋代,则是曹州书画装裱培训技艺的萌芽阶段。而在公元400年以后,菏泽字画装裱培训技艺已趋成熟。
     9、史料记载“宋武帝时徐爰,明帝时虞和、巢尚之、徐希秀、孙奉伯编次图书,装背为妙”。当时对装背制糊、防腐、用纸除污、修补、染潢处理甚畅,具有一定裱背水平,也形成了系统理论。这充分说明了南北朝时期,鹏翔装裱培训技艺不仅有了发展,而且引起了上层统治者的重视。
    10、梁武帝命朱异、徐僧权、唐怀充、姚怀珍、沈炽文等,将收集到的书画“拆而装之,更加题捡”。对前朝图书“又加装护”的事例,又是一个有力的明证。
    11、从公元200年至600年间的装裱从萌芽阶段发展到了具有一定水平,也有记述理论。
    12、到了隋、唐时期,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随着社会经济逐渐繁荣,织造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绫、绢、锦、帛、皮棉、竹纸都已俱齐,文化艺术同时繁荣。因此,菏泽学习装裱艺术也随着书画艺术的发展而得到了全面提高,史称:“炀帝内府所藏书画装潢极为华丽。”宫廷装裱书画,也有装裱匠人的跋记。
    13、唐代贞观、开元年间,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以及朝野文人,更加重视书画并提倡精装,褚遂良当时就监掌裱背。
    14、据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晋代顾恺之的《清夜游西园图》就是唐代褚遂良所裱,郭若虚还亲自见到褚遂良装裱的题记。
    15、据宋代欧阳修《唐书.艺文志》序:“列经、史、子、集四库,其本有正有副,轴带帙签,皆异色而别之。”这也就是宋人周密在《齐东野语》中所形容的“四库装轴之法,极其瑰致”。《唐六典》中载有“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秘书省有装潢匠九人,专职整理内府书画”。
    16、清人厉鹗文集卷八中说:“唐内府书画装潢匠则有张龙树、王行直、王思忠、李丹仙辈,要皆良工好手。”同时对曹州裱画培训工艺进行改革创新。
    17、据《名画猎精录》记述:贞观开元中,内府图书皆用“白檀香为身,紫檀香为首,紫罗褫织成带,以为官画之标式”。
    18、可见唐代宫廷的书画装裱已具规范,甩料比较讲究,装裱水平显著提高。褚河南、张龙树、樊行等则是装背能手。
    19、有关资料记述,早在后梁直至初唐这一阶段,装裱书画,不但在选用绫、锦、纸张、色彩、西案、袖身轴头方面镊有漭究,此时成为亚洲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
    20、日本国奈良朝使臣来我国学习装潢技术,唐太宗亲命典仪张彦远面授技艺,从此我国的装潢技艺流传日本,在异国生根开花结果。盛唐时期,不仅书画创作日益繁荣,装裱技艺理论也日臻完善和系统。
    21、张彦远既善鉴赏和收藏,又善装裱和装褫,他在《历代名画记》卷三《论装背裱轴》一篇中不仅首先阐明了装裱对保护书画的意义,而且对装裱过程中的关键部分,也作了透晰、深刻的阐述,如“煮糊必去筋”“画必用檀轴有益”,以及用生宣纸作复背纸、并错开接缝等。直到今天,这些技法仍有指导性意义,不失为装裱史中的一份珍贵材料,张彦远可称得上装裱行业中著书立说的祖师爷。
上一篇: 书画装裱的发展史
下一篇: 装裱古旧书画要有严谨的态度